【健康科普】肛瘘术前磁共振的重要意义
时间:2024年11月18日 点击次数:33
王文娜
肛瘘的定义及概述
肛瘘又称肛管直肠瘘: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之间的慢性肉芽肿性通道,通常由内口、瘘管及外口组成,伴或不伴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但又较难治愈的外科疾病,如果病变无外口,则称为窦道。据文献统计,人群每年患病率约为0.01%,在我国约占肛门直肠疾病总发病率的36%。肛瘘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1。临床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肛周分泌物(65%)、肛周肿痛等。
肛瘘形成机制
隐匿性腺体假说:肛腺位于肛管内壁齿线水平,由于该处常存有粪屑,容易引发肛窦炎,最终导致了肛瘘的发生,占90.4%;还有一些明确的病因亦可引发肛瘘:肠炎,特别是克罗恩病是最主要发病原因,占1.3%;创伤、手术,占3.3%;特异性感染,如结核,占0.2%;盆腔炎蔓延以及肛周肿瘤;起源于肛裂的肛瘘,占3.3%。急性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为普通外科和肛肠外科医师所熟悉。
治疗方法一般是切开引流脓肿波动的部分,但这一方法未注意到括约肌间隙这一感染源头,结果导致多达87%的急性肛周脓肿的患者出现肛瘘。因此继续肛周脓肿和肛瘘可能是同一疾病的急性和慢性表现。只要括约肌间隙的感染继续存在,肛瘘就会发生。
隐匿性腺体假说
肛瘘的分类
肛瘘的走行由感染肛腺的位置及其周围解剖层面和边界决定的,内口多位于齿状线水平,截石位6点水平(肛管的后部是肛腺最丰富的地方),特别是男性。瘘管可通过不同途径到达肛周皮肤,有些更为迂曲的瘘管不同程度地穿透和侵犯肛门括约肌及其周围组织。因此,根据连接内口和外口的“原发瘘管”所取路径,可将瘘管进行分型、分类。
按瘘口及瘘管多少
单纯性肛瘘:1个内口、1个外口、1个管道
复杂性肛瘘:1个内口、1个以上外口、管道多个分支
按瘘管位置高低
高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
低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
按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Parks分型)
括约肌间型(低位):45%
经括约肌型”(低位或高位):30%
括约肌上型(高位):20%
括约肌外型(高位)5%
大多数肛瘘常开始只有一条原发瘘管,感染加重可能导致从原发瘘管分出新的分支瘘管(通常是多条)。这种继发的瘘管被称为“分支”,是支持瘘管复发的主要因素。术后复发的原因几乎总是与存在的感染灶躲过外科医师的检测而未获得治疗有关。现在越来越认识到,术前影像检查,尤其是术前MRI,能够识别出其他方法或会被遗漏的瘘管和相关的脓肿,可清晰显示痿管与肛周肌肉(括约肌、肛提肌)的关系,对肛周脓肿敏感性高,近年来成为肛瘘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下面我看一列磁共振,它可以清晰地分辨出肌肉、脂肪、骨骼的信号。
括约肌间型肛瘘